昔日灰尘漫天今朝楼美街净 古冶区整治环境见闻

发布时间:2013-03-29  作者:未知  来源:古冶区政府公众信息网
 

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阳春三月,走进古冶区金山新城,已不见昔日“土头土脸”采煤老矿区的旧模样,道路通,环境优,乐宜居。“古冶环境变化大,一年四季皆美景,拍不完呀!”……喜欢摄影和剪纸的古冶居民刘江漫步主城区广场公园,说起家乡的嬗变,喜悦荡漾在脸上。

作为采煤老矿区,古冶区是在原东矿区基础城市形态之上演变而生,先有煤矿、后有城区。长期以来,依托开滦集团林西、唐家庄、赵各庄、吕家坨等六大煤矿形成矿区,由于缺乏统一规划,企业与居民区、农村与城市相互混杂,当地居民昔日每天看到的是飞扬的粉煤灰、奔驰的重载车、低矮的危旧房和成堆的垃圾,生活环境差成了古冶百姓的切肤之痛。

近年来,古冶区委、区政府打破依矿建区的模式,按照“三年基本实现转型,彻底改变落后面貌”的总目标,组织编制了古冶区分区、中心城区、南部能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及范各庄、卑家店等镇的总体规划,大刀阔斧实施环境、路网、绿化建设攻坚战役,彻底改变生存环境空间,提出“城市中心北移,开发金山新城”的战略构想。于是,利用原始地貌的工业废弃地、采煤塌陷地、荒山坡地和8个城中村、24个老旧居民小区的原址,以化腐朽为神奇,建成规划面积达6平方公里的金山新城。同时,该区针对震后危旧住房存量在全市最多,仍存有震后危旧住房163万平方米的现状,结合老矿区实际和新城开发建设,先后完成金山一期到三期回迁安置房建设,安置房约6400套,惠及东街村、京山平房、北寺、东山工房等18个危旧住房小区,极大改善了矿区居民的居住环境,让4500余户居民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平房。到2012年底,金山新城入住人口已超过3万人,一座融合多种元素的现代化新城已初具规模。与此同时,该区从改善百姓出行环境出发,从解决群众痛心疾首的“颠、窄、堵”交通出行问题抓起,新建、翻修城区主次干道36条,总里程达80.27公里。其中,全长43公里,总投资13亿元的古冶城区外环路的建成通车,有效分流了过往城区的车辆,让“堵城”从此成为历史。“前几年,环境差,古冶人到唐山市区买房的挺多,现如今居民宜居、乐居的幸福指数高了,到外购房的明显减少。家门口公园绿地多了,连逛街赏景基本也不用周末赶着进市中心区了”……列举变化,该区住建局副局长冯桂存如数家珍,感慨万千。

变,在细节。该区坚持生态、景观、文化协调统一和节约资源的原则,累计投资8.5亿元,绿化面积达2500多万平方米。投资2.6亿元,将采煤沉降区内的老石山进行生态修复,建设了占地近千亩的金山森林公园及幸福广场、金山福塔等大型景观场所。在各居民小区投资1200多万元新建了红北道带状游园、名门静园等9个设计清新典雅的休闲公园广场,实现了城区内“300见绿、500见园”的新目标,形成了园、林、山、水、路配套结合的绿化美化新格局。不仅如此,在优化人居卫生环境提升上,该区爱卫办建立了以长效机制为抓手,规范各镇()环卫划片定人管理,做到垃圾“日产日清”,对重点小区、重点路段垃圾进行巡回清运,推行“户口化”属地监管模式,由乡街确定包村、包街包清运的考核管理,逐步形成常态化、精细化环卫运转管理机制,通过“向垃圾宣战”进行规范整治,如今,连城乡背街小巷也难见“脏、乱、差”的状态。

生态环境的改善,让老矿区焕发出勃勃生机。今天的古冶,环境优美,已经完成了从几年前灰尘漫天的“煤区”转为生态绿色“美城”的蝶变。“老矿区去‘旧’换‘新’环境好,安享晚年也有归宿喽……”生活了几十年,喜迁新居的杨泉老人说起古冶的新变化,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。

冀ICP备09018864号-1 Copyright(C) 2022 - 2027 www.gyqwmw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